搜尋

再愛一個人,也要堅持這「三不問」!

十二月 22, 2021

《再見愛人》有一期讓我印象深刻,當時嘉賓們在討論「感情中的裂痕」這一話題。
黃執中說:「好的感情不是沒有裂痕,而是滿布裂痕卻不破碎。」
沈奕斐贊同並且補充道:「所有的深度關係,都在經歷裂縫以後。

一段好的感情,有裂痕但並沒有分開。
但凡有裂痕,不要再往那使勁,使裂痕更大。
而是要慢慢修補,感覺到彼此的邊界,然後停手,才會停止裂痕擴大。」
想要經營好一份感情的前提是,每個人都要慎重對待自己在關係中的權利與義務。
心理學上有則「瀑布心理效應」,意思是越是親密的人,越知道怎麼傷害對方。

有時候一句無心的話,就很容易刺痛對方。
的確,在深度關係里,我們都要見微知著。
不要等到裂痕無法修復的時候再選擇挽救,不要輕易忽視那些需要警惕的信號。
見微知著需要感受到彼此的邊界,修復裂痕需要避免疊加傷害,深度關係需要日常關注保養。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言語虐待有時候更加不容小覷。
感情中堅持這「三不問」,蘊含的愛與尊重,能讓感情更長久。

01不探問隱私,揭人傷疤
當兩個人彼此喜歡,確立關係後,第一反應大概率是好奇和在意對方的過往和經歷。
可有些人會恃寵而驕,仗著自己和對方的關係,過度探尋隱私話題。
從而填充自己的需求感,滿足自己的窺探欲。

比如熱議的「女生能問男生的前任嗎」、「想翻對象的手機怎麼辦」等話題。
不是不能問,但是你要清晰自己問的心情和目的,是真的只是想更了解他,還是想要猜測、分析他?
如果對方介意,你是停止還是會繼續問?
如果問了之後不是你想要的答案,你會相信對方嗎?
請一定記得,對方有不講的權利。

可以問,但不要探問。
如果對方不願意講,或者涉及到了隱私,或者沒有到合適的時機。
無論如何,試著和他站在一邊,尊重他的私人空間,保護他不講的權利。
當然,在雙方向著深度關係發展的過程中,對一些問題閃爍其詞、有所隱瞞,不是健康的處理感情的態度。

「對女人不能交心,交心之後就變成了交代,交代了之後,就變成了無法交代。」
電影《手機》裡的這句台詞代表了擔憂坦白之後會被質問的一類人。
「要人知道自己有個秘密,而不讓人知道是個什麼秘密,等他們問,要他們猜,這是人性的虛榮。」
《圍城》裡這句名言代表了需要隱私來增加神秘感和吸引力的一類人。

「你是不是有心事?」
「或許有一天,我會告訴你吧。」
周杰倫電影《不能說的秘密》裡這兩句台詞代表了有難言之隱無法言說的一類人。
他是哪一類人?
對方不願意講述的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那份原因是你可以接受的麼?

可以用坦誠代替「問」,坦白你現在的擔憂與疑慮,並試著了解背後的原因,商量彼此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
另外,在一方心理上有所隱瞞並抗拒的情況下,選擇放平心態,釋懷自己的了解欲,感受對方真實的情緒。
這種「不探問」所展露出的信賴與尊重,是格外有魅力的。

02不質問動機,患得患失
有人說,吵架是檢驗愛情的不二之選。
的確,合適的人連吵架都是甜蜜的,是可以增進兩個人的了解與默契的。
但也有很多聽起來就讓人頭疼的吵架,大多是沉浸在負面交流里拒絕一起溝通、解決問題的。
質疑對方對自己有惡意,索取愛的表達,反覆探究然後陷入懷疑的情緒里。

就像我一個朋友,甜蜜的時候跟對象卿卿我我,到處撒狗糧。
可三天兩頭跟男朋友撒潑吵架,嚷嚷著分道揚鑣。
她男朋友總是回頭哄她,言語中滿滿的包容與遷就,兩個人很快和好。

後來吵架的頻次越來越高,直到有一天關係結束了。
她哭著來找我,問我原因,言語中全是難以置信。
我見過她吵架的方式,是女孩子常見的撒嬌求在意。

可一旦某次對方語氣上略微不好,她就會斥責加自貶:「你居然這樣對我!」
「你果然不愛我了!」
「我就知道,男人沒一個好東西!」
我聽著都頭疼,提醒過她,這種吵架方式是一種消耗。
可是她說:「可是我有什麼錯,我只是在意他,也想讓他更在意我。」

她掩飾了自己的控制欲,用愛包裝了求愛的需求,甚至她自己也沒有意識到。
就像知名的漢隆剃刀理論表示的那樣:「可以歸結為愚蠢的,就不要用惡意解釋。」
很多時候,一些話或者一些觀點可能是在無意識狀態下表述出來的。
如果每次都上綱上線,不就事論事,懷疑對方的動機,還貶低對方的情緒和感受。

不僅沒有辦法真正解決衝突,反而會傷害到你在意的愛人。
在乎也要注意處理方式呀,不要帶著需求玩一些愛情把戲。
因為沒有人有義務承擔你帶著傷人的利刺的焦慮。
如果關係只剩下了心累,那和互相折磨沒有什麼區別。

即使是戀人,也不要用減分制苛責對方。
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不斷撒潑、選擇冷戰只是為了博弈誰更愛的問題。
不僅相處起來很累,也早晚會把感情磨滅。
要知道你的在意,完全可以用更正向溫和的方式表達。
「不質問」,就是表達愛與尊重,選擇讓對方踏實安心的方式。

03不審問錯誤,責備猜疑
《再見愛人》裡,王秋雨總是只認可自己的判斷,經常對妻子朱雅瓊說教式地批評、打壓、發脾氣。

在兩性關係中,自戀式的否認極具殺傷力。
一旦意見不合就選擇劃分對錯,求全責備,就事論事,情緒和感受被劃分為不值一提。
十年的婚姻里,這種言語虐待也讓朱雅瓊變成了一個疲憊、自卑、患得患失的女人。
就像沈奕斐在節目上講的:「你知道最破壞愛的東西是什麼嗎?
當你想用自己正確的觀念,去讓另外一個人按照你正確的思路去做的時候,它很破壞愛。」

是呀,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溝通,可是那種行為,稱為指控也許更加合適。
《非暴力溝通》裡有提及:別人的行為可能會刺激我們,但並不是我們感受的根源。
當我們下意識選擇指責對方的時候,一定要看清不滿的背後是否因為自身的需求沒有被滿足。

比如「你為什麼不理我」,背後是對於親密關係的在意;
「你從來沒有理解過我」,背後是對於被包容被信任的渴望;
「你怎麼能這樣呢」,背後是對於紕漏難以解決的慌張以及對於事件失控的焦慮……

要求對方、責備對方、控制對方,這些都是妨礙關係發展的兇手,必須克服。
學會在不責備對方的情況下表達你的感受,學會用一種開放的、非防禦性的方式傾聽對方說話。
給他一個表達自己的空間,彼此都放下自己的猜測和預設。
拆掉框架,用歸零的方式傾聽對方,了解對方的想法。

黃執中曾講述過他和妻子的小習慣,睡前聊天。
妻子用三五分鐘講述當天參加的活動,或者是做的事情,有怎樣的感想。
在過程中,他不僅僅認真聽,而且會去感受她的個性,她的觀察,她經歷的情緒。
黃執中感慨:「我們大部分的溝通是要解決問題。
可是一旦以解決問題為目的,也就不可能去溝通了。」

而傾聽和感受的過程,遠比呆板僵硬的就事論事,更能維護,保鮮愛。
試著放下自己的所有期待和目標,帶著自己的全部的存在,投入地去和另外一個存在相處、相遇。
這種雙方互相看見,彼此珍視的感受,要比對錯更值得去享受。
甚至,有時候道歉不一定是因為錯誤,還記得那有名的自我療愈的四句話麼?
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
這四句話,也是「不審問」的意義。
我感恩你的存在,無論道歉亦或者道謝,都是因為愛。

想聽更多社會案件/懸疑故事

https://reurl.cc/RbkOd9

歡迎訂閱惡夢阿姨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請追「貓貓旺旺大集合」

👉👉https://reurl.cc/MAb4ek

(192)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按個讚吧!

x